新闻资讯
-
事关种业!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回应来了
2025-08-01
2025年7月1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签发2025年第3号农业农村部令,公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农业农村部法规司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对《决定》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
平罗种子,链接世界
2025-07-24
95%以上的蔬菜种子外销,畅销全国28个省市,远销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用一粒种子链接世界。多年来,平罗以制种产业为抓手,全力推动种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好种子在宁夏,平罗种子种天下”的口号越发响亮。目前,全县制种面积超8万亩,种子年产量超2100万公斤,产值超4亿元,涵盖蔬菜、杂交玉米、小麦、水稻等多个品类。
-
北京通州,种业引力!
2025-07-16
作为推动玉米产业升级的实践窗口今年通州主会场特设玉米新品种智慧展示评价活动鲜食玉米优良新品种地展及品鉴周活动转基因玉米新性状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场景
-
为何要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2025-07-08
为何要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
如何标注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
2025-06-26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的管理,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种子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农作物种子应当附有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 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符合本办法的规定,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第三条 种子生产经营者负责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的制作,对其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和种子质量负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的监督管理工作。
-
重磅!农业农村部: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
2025-06-23
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进一步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严格监管品种试验,对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试验资格,严把品种审定关口,提高审定标准,对来源不清数据不真实的一律不予审定,严防同质化修饰性育种,坚决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实质性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强化重大品种示范推广,持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现提出如下措施。
-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定档9月!
2025-06-12
6月11日,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新闻通气会召开,大会定于9月11-14日举行。本届大会以“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种业振兴”为主题,突出“区域化、国际化、市场化”三个特点,聚焦现代种业、生物制造、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板块”,设置“1+7”会场,举办“1+1+1+10+N”系列活动。大会旨在深化京津冀农业区域协同发展,挖掘全球优势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为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北京力量。
-
六点提示,事关农作物种子标签和新国标
2025-06-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 20464-2024)、《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 4404.1-2024)和《经济作物种子 第2部分:油料类》(GB4407.2-2024)三项国家标准于2025年实施。为保障标准得到顺利贯彻实施,现就行业关心事项作几点提示。
-
4则假种子典型案例!涉案种子250余吨
2025-05-30
种子等农资质量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近年来,多地开展“昆仑”、“亮剑护农”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黑龙江、贵州等地公布涉农资领域典型案例,多则种子案入选。贵阳市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假种子案2024年11月,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对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一X123”玉米种子进行抽样检测发现,该公司经营的涉案种子与标准样品比较检测出差异点位数35个。经立案查明,2024年1月,当事人从四川某种业公司购进涉案种子300kg、货值金额6000元。至案发时当事人已销售涉案种子30kg、违法所得660元。5月,当事人退回四川某种业公司未售出的涉案种子267kg、用于抽样检测的种子3kg。涉案种子属于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依法认定为假种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七十四条、《贵州省农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2024年版)》第4项轻微档的规定,贵阳市农业农村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660元,并处罚款2.1万元的行政处罚。对四川某种业公司生产假种子的违法线索,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已依法移送属地农业农村部门。
-
打破垄断!中国番茄种业迎来“芯片革命”
2025-05-23
当标注着"仅限会员国使用"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番茄基因数据库持续更新时,中国农业科学家正将千份本土种质资源搬上"数字快车"。2025 年 5 月 22 日,北京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即将发布我国首个番茄育种固相基因芯片"京番芯1.0",这项耗时 5 年攻关的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种业"芯片"领域终结了欧美企业长达 30 年的技术垄断。这意味着,每颗番茄种子都将拥有自己的"基因身份证",育种效率提升 3 倍,研发成本直降 50%。数据显示,我国蔬菜种子进口依存度曾高达 35%,其中高端番茄品种"洋种子"占比超 60%。这种"卡脖子"风险,在国际局势动荡的当下显得尤为致命。固相基因芯片技术作为基因组智慧育种的核心工具,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导致我国种业研发成本高、技术受制于人。“京番芯”的深层价值,在于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育种技术体系。“京番芯1.0”项目是我国首个聚焦番茄育种的自主化固相基因芯片技术平台,涵盖SNP标记开发、芯片设计及国产化配套试剂仪器等全链条技术体系。项目将通过整合千余份番茄种质资源,挖掘高鉴别力遗传位点,构建国产化技术解决方案,为番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基因组辅助育种及品种鉴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助力突破“卡脖子”难题。

